心六倫緣起聖嚴法師說心六倫什麼是心六倫心六倫種子大募集相關著作影音特區如何捐款下載區聯絡我們  
心六倫自勉語 : 尊重對方,時時以禮相待。
 
  「心六倫」運動的目的
  「心六倫」運動的主體與價值
  做好心六倫的奉獻
 
首頁 >> 心六倫源起 >>「心六倫」運動的主體與價值
  「心六倫」運動的主體與價值
 

當今的社會,亂象百出,就是由於社會大眾,不論是什麼層次的人,彼此之間的互動,甚少注意到倫理的分際及道德的準則,所以大家爭取權利,忽略了義務的奉獻和責任的擔當。兩人以上相處的各盡其責、各守其分是倫理,彼此尊重、互相關心是道德。

 

倫理須有道德的配合

所謂「倫理」,英文叫做”ethics”,是指人際互動的關係。人與人的互動,如果缺乏道德,也就不能稱為倫理,而只是一般的互動罷了。倫理的構成,一定要加上道德的規範,才能夠圓滿。

道德的英文是”morality”,意思是讓所有與我互動的人,都能夠得到利益、平安,也就是所謂「交友」的功能,就如孔夫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們大家都希望能結交這樣的益友、善友,其實也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別人的益友、善友,是否具有成為益友、善友的特質和條件?如果我們具備了益友、善友的特質和條件,則身邊原來不好的朋友也會跟著變好,這就是益友的功能。

道德的實踐,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如果只是一味的期待、苛求他人對我們好,要別人當我們「直、諒、多聞」的益友,而自己卻沒有等同的去回饋,那就是欠缺道德。我必須再次強調,人際之中如果缺乏道德,也就不成為倫理。

正確的倫理觀念,一定是從自己開始做起。自己付出、自己奉獻,佛教的用語稱為慈悲心,現代人常用的就是有愛心,而讓跟我們互動的人,都能夠平安、得到利益與幫助,至少不會造成對方的損失。

 

「六倫」關懷的主體與價值

古時儒家所講的五倫,是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舊社會中,似已夠用,到現代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五倫的涵蓋面已經不夠,所以法鼓山推動的「六倫」運動,包括「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和「族群倫理」。而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六倫」的數倫之中,扮演不只一重而是多元的角色。不論我們扮演什麼角色,都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我們是為了守分盡責作奉獻,而不是為了爭取;在自求自利的同時,要尊重關心他人。所以,一味的貪求爭取不是倫理,服務奉獻才是倫理的價值。這在「六倫」的任何一倫,我們的觀念都是一樣。

 

一、家庭倫理

家庭倫理的主體是夫婦、親子、兄弟姊妹這三種人際關係的互助互動。現代人都是小家庭,家中成員少,至多是祖孫三代同堂,但這樣的家庭也已經相當少見。而現代社會的小家庭最常見的問題是:父母對子女的照顧、關心不足,而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尊敬、關心,日漸淡薄。舉例來講,媒體經常報導某些家世顯赫的公眾人物後代,因父母往生之後,為了遺產而爭執不休,甚至鬧上了法庭,他們只計較個人利益的爭取,而不去思考家庭的和諧關係。

不過,也有另一種情況,例如沈芯菱小朋友為了幫助她的爺爺消化盛產的文旦,所以想到架設網站來幫助爺爺,因此受到大眾的迴響。這就是?家人付出、奉獻的佳例。

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擁有健康和樂的家庭,才是一個幸福祥和社會最穩固的基石。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不論輩分,都應該思考如何為自己的家人奉獻,而不是斤斤計較如何從對方獲取什麼。每一個成員,都要敦倫盡分,不論其他成員如何,我們自己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長輩要感恩孝敬,對平輩及晚輩要關心照顧,這是家庭的倫理。如此則家庭必然和樂幸福,不論貧富貴賤,和樂就是幸福。

 

二、生活倫理

生活倫理的重點是節約、簡樸、不浪費。

生活倫理與其他五倫,均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我曾經看過一個廣告,介紹一個女孩子買了很多衣服卻不一定快樂。其實我們對於物質的需求,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要的越多,卻越不滿足!

生活倫理的另一個內涵是,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給自己方便之餘,也要讓他人方便。我們常常會在馬路上、公共場所看到有人亂丟垃圾、果皮、煙蒂、廢紙,丟的人也許他會想,反正會有人來清理打掃,只要不是我來清理就好了。像這種心態與舉止,就是對環境的一種損害,當然是極不負責,極沒有品德的表現,根本沒有想到,那是生活倫理的一大欠缺。

生活倫理的落實,除了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開始,珍惜善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之外,也要對環境給予愛護與尊重,除了給自己方便,也要尊重其他使用者的權益。

 

三、校園倫理

校園倫理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和家長

我聽到現在許多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大家都有苦水。譬如老師說,現在的學生不像學生,學生不管做錯什麼,老師就是不能管教、不能責備、不能勸勉,否則家長就上門理論。但如果是學生的成績不好,家長則說是老師沒有善盡教育之責,所以他們很感嘆啊!

而站在家長的立場,他們也抱怨現在的老師,沒有愛心,沒有耐心,只知打罵學生的教書匠,每天固定上下班,不是真的有心作育人才。像這種相互的說怨言,在小學、中學、大學都有,那就代表今天我們的校園倫理很糟糕,三方都是在抱怨,也在期待,但就是沒辦法,使不上力。

如何使得校園倫理的主體: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面,能夠相互的尊重、支持與和諧互動;家長與學生要尊敬老師、感恩老師,老師要尊重家長及學生,要與家長洽談,關愛學生、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作育英才,這才是健康溫馨的校園倫理。我舉一個很溫馨的例子。前外交部駐梵諦岡大使戴瑞明先生,他經常提起他有一位英文老師趙麗蓮博士,他說如果沒有趙博士的教導,他個人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就是好學生遇到了好老師,師生的倫理,是建立在雙方愛與敬的基礎上。最好由教育決策的大人物們,對於老師、學生、家長,制定一套倫理規範,三方在校園倫理的規範內,各盡各的職務,各盡各的義務,才能教育出品德和學養兼美的下一代。

 

四、自然倫理

自然倫理的關懷主體,就是自然生態,包括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與環境。非生物的資源,例如金屬、石油、煤等礦藏,雖不是生命,但與生態有關。因此,這裡所說的自然倫理關懷,除了直接的保護有機生態之外,也包括間接保持各種資源之間的永續平衡,對於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塊石頭,都跟人類的生存有關,人類使用它們,就應該珍惜它們,保護它們。。

現在大家都有共識,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能毀滅。也許我們砍倒一棵樹、剷平一座山丘、捕捉幾隻保育類動物,地球尚不致因此而毀滅,但是人類跟自然相處,無限制的開發破壞自然資源,就是在加快速度毀滅地球。

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雖然自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資源),不管是自己買的或者別人送的,都不應該浪費。關心自然倫理,是如何使地球生態更豐富,如何使自然資源更豐盛,而對地球整體來講更具有未來性,對人類生存的空間更有安全感。這種對自然資源及自然環境的關心與付出,就像對自己親人那樣的關心與照顧,就是我們要提倡的自然倫理。

 

五、職場倫理

職場倫理的範圍,涵蓋軍、公、教、農、工、商、非營利等,各種公私營事業單位的工作場所,凡是有人際互動的工作環境,彼此均應守分盡責,熱心為工作、為同事、為上級、為下屬,以及為社會奉獻自己而成全他人。例如工商社會企業界的倫理,主要是勞資雙方、企業與合作夥伴,以及企業及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均應各守其本分,各盡其義務。

我所認識的企業界人士,大都感慨現在的企業主難為。企業的負責人付出創意、智慧、資本、資源,但是員工不領情,反而把企業主當成敵視的一方,什麼都爭取,什麼都要求。但是員工的立場又不同了。他們說,老闆不斷壓榨員工的時間、資源甚至生命,員工付出那麼許多時間和心力,卻只得到不相稱的酬勞,兩者根本不成正比。這是企業職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勞資雙方對立,而彼此都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利、享受,這不是健康的企業倫理。

除了勞資關係,企業也會面臨與上下游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如果企業僅僅考慮在商言商,甚至為了謀利而不惜謊詐欺騙,這當然不是正確的企業倫理。

一個健全的企業經營,應該把股東、客戶、勞工、消費者,當成是生命的共同體,大家彼此成就,互相照顧。我接觸到的成功企業家,他們對事業的想法不是只為了自己,而是抱著一種奉獻的心態,提供智慧、創意和資源,來為整體的社會服務,同時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及社會福利,這是一種願心,我接觸到的好幾位企業家都是這樣的。因為企業主有這樣的願心,所以他們的員工很穩定,企業因此發展更順利。而當公司有所獲利的時候,企業主也會相對把福利回饋給員工及顧客身上。這個認知是說,企業主並不等於獨裁的皇帝,企業的財產也不是由老闆一人創造,而是由團隊共同締造的。創造的福利也該分享給企業相關的人員,都應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身分,各盡其責,當成是自己的事來看。

以此類推,任何職場中的成員,不論職位高低大小,都應以平等的心態來服務及奉獻。把職場當作自己的家,把人員當作自己的家人來對待。

 

六、族群倫理

族群倫理的意涵,就是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宗教等的尊重與包容。以我自己來講,我來台灣已超過半個世紀,而我的閩南話總是講不好。有人問我為什麼台灣話講不好?其實我在高雄南部的山中閉關六年,那是客家村,所以客家語還能講,可惜客家語不算是台語。

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這個特質將來會越來越明顯,不僅僅是過去我們常說的閩南人、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的融合,現在漸漸突顯的是因開放外籍配偶婚姻所產生的新台灣之子,這也是台灣社會演變的一種新的風貌。面對多元各種的族群現況,最好能夠敞開胸懷去接觸、認識,大家一起做朋友,相互的尊重與包容,相互的學習與奉獻,才能真正展現多元社會的豐富與可貴的價值。

當我們跟其他族群接觸的時候,切勿抱著優越感,小看他們,尤其不可敵視他們,應該抱著向新朋友學習,為新朋友服務的誠懇態度,跟他們相處,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新成長、新收穫。我們把他們視作親人鄰居,他們也必有善意的回饋,如此一來,便能化小異為大同了。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大中華民族之形成,就是由於愛護異族而同化了異族。如果割裂族群,排斥異族,必然不容於現代的世界。

 

※ 我們要募集心六倫種子,讓心六倫的種子在全球各地發芽、茁壯。如果您願意發願成為心六倫的一顆種子,歡迎您加入我們 ! 填寫團體響應申請書可免費申請相關心六倫文宣品海報及DM。並請於填寫完相關申請書、表後回傳至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謝謝!

個人響應: 我要加入

團體響應: 團體響應申請書文宣品申請表

 
                    
                    
Copyright © 2008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解析度1024*768以上
地址: 台北市10044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5樓  電話: 02-2381-2345
今日人次:151  瀏覽人次:1964418